2025-11-03
10月25日,图灵奖得主、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上海期智研究院院长姚期智与“机器学习之父”、美国科学院院士、英国皇家学会会士迈克尔·欧文·乔丹(Michael I. JORDAN)在2025外滩年会上展开对话,探讨未来人工智能的变革图景等关键议题。上海科技大学教育、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燕青主持对话。

姚期智与Michael I. JORDAN在2025外滩年会上展开对话
作为通用人工智能(AGI)安全议题的全球引领者,姚期智在此次对话中提出,AGI在AI研究领域起到旗帜引领作用——AGI定义模糊,而正因如此,不同研究者能够贡献不同想法。具身智能或说超智能机器人是实现AGI的一条可靠路径。从长远来看,其将会实现且将给社会带来积极影响。当前商业界和科学界都有着强烈动机去尝试创造强大的人工智能体,大约在未来3-5年内,每个人都会拥有一个自己的人工智能助手甚至“第二自我”。

Michael I. JORDAN从不同角度指出,当与大型语言模型(LLM)互动时,人们实际是在与70亿人的数据互动,因此应将LLM理解为智力市场。他强调,以LLM为代表的很多技术其实只是暴力穷举技术,人们对人类智能的科学解释尚显粗糙,若AGI能够涵盖社会智能(即人类创造经济、交换和市场的能力)而不仅是个体智能,追求AGI才显得更加合理。
在他看来,真正改变世界的应是分布式智能系统。他提出了这样一幅图景:未来的“AGI助手”将是计算机与人类的结合,并且有其经济学含义:它们具有自主性,有自己的愿望和目标,并有一定的策略性。在公有版本之外,每个人都会拥有基于自己数据的“本地化大语言模型”。
关于AI安全与风险,姚期智强调“可证明安全的人工智能”:若把AI视为等同人类的主体并让其掌控关键基础设施,必须努力确保能够证明其系统是安全的。他以“曼哈顿计划”作为类比,提出研发超级智能必须采取同样的、极其严谨的态度,需要构建一个融合了数学、统计学和商业直觉的方法,但目前尚不清楚具体应如何实现。
Michael I. JORDAN对此表示,AI风险更多体现在个体层面如何面对和处理新能力带来的不确定性——AI助手正在进入每个人的生活,当我们每个人都获得了AI这种“可能是正确的,也可能是错误的”新能力时,不确定性控制和可靠的量化评估成为关键。
对于AI发展与中美竞争,姚期智认为,发展模式与国家历史息息相关,中国AI发展以人为本、造福全民,这种“和”的理念是中国AI领域以及各个方面科学发展的最强大力量。但中国的不足之处在于,“从0到1”的突破不足且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如硅谷。
“硅谷已经迷失,不适合做这个时代的领导者。”Michael I. JORDAN对此表示,硅谷的领军人物只想着发展规模、“更快更大”,“个人主义”哲学太过强烈。他认为应以五十年为尺度看问题,AI最终会像化学工程、电气工程等对人类带来巨大影响的工程学科一样全球扩散,依赖思想与实物贸易进行传播。在他看来,在人工智能涉及的社会层面,中国的进展要快得多。
谈及AI行业的资源配置,Michael I. JORDAN主张,应将更多资金用作启动资金和研究人员的资助资金,因为科学研究往往是自下而上进行的,人力资源比其他任何资源都更费钱但最值得投资。
关于AI人才培养,两位专家建议学生除AI核心课程外,还应认真学习物理、经济学和博弈论和统计学。此外,学生还应具备一定的艺术感受力,音乐是一个应特别关注的领域,因为音乐帮助净化心智,至少留出时间进行反思和自我认知。

分享到